小站之站 - 下里巴人 雨霁初虹 演唱


小站之站

作者:郑愁予

两列车相遇于一小站,是夜央后四时
两列车的两列小窗有许多是对着的
偶有人落下百叶扉,辨不出这是哪一个所在
这是一个小站……

会不会有两个人同落小窗相对
啊,竟是久违的童侣
在同向黎明而反向的路上碰到了
但是,风雨隔绝的十二月,腊末的夜寒深重
而且,这年代一如旅人的梦是无惊喜的

读诗感想 - 雅歌

郑愁予这首“小站之站”是以叙事结构,说故事方式写成的一首诗.从表面的文意来看,这首诗是描写两列车偶然相遇于一小站.而偶然中的偶然两列车上竟有两位久违的童侣同时打开窗相遇了.在一声惊呼之后,其中一位主人公,在喃喃自语抱怨天气冷云云中结束.

这首诗关键在于“在同向黎明而反向的路上碰到了”.这一句话大有玄几. “同向黎明”和“反向的路”, 很明显的, “同向”是要把“反向”衬托出来.但是想想看,如果“黎明”只是单纯的“黎明”,也就是时间上的“黎明”,那么,这句话简直是句废话.因为所有同在一个地区,处于地球同一面的每一个人,不管在不在列车里,在家里,或某个岩石洞里.是站着,坐着或躺着, 不管清醒或沉睡,愿不愿意都是“同向黎明”.然而用这一句废话来强调另一句几乎也是废话的“反向的路”实在看不出有什么高明,因为坐在列车里的人,只在乎目的地的站点,而不在乎列车到底是如何行驶.是向东南或西南的方向,有没有走直线等等.即使知道也没办法改变列车既定行驶的轨道.

所以个人认为作者要表达的是象征性的“黎明”.黎明象征什么呢? 黎明象征希望,理想,人生终极目标.那么衬托出来的“反向的路”也不是指单纯的车轨.“路”是指达成目的的途径,追求的方式,使用的手腕.然而人在“列车”,身不由己.这列车代表社会的潮流,政治学术派系,宗教信仰等等.所以两人可以有共同的,大的人生目标,却采用截然不同,背道而驰的方式.(比如美国民主,共和两党就有迥然不同的治国方式,虽然共同目标是强盛的美国.)

“但是,风雨隔绝的十二月,腊末的夜寒深重”,在这里作者同时以写实和写意的方式表达了两人友情的疏远.外面风雨的隔绝,隔绝了两人的友情.腊末的夜寒深重,冷却了重逢的热情和孩童时的友情之火.个人认为, 作者在此使用童侣,不用“朋友”,“伙伴”, 是想强调孩童时单纯的友谊.相对于成人世界的,是以利害关系为前提,投资抱酬率为准则的交友方式,使友谊进入十二月寒冬.同样的,“这年代一如旅人的梦是无惊喜的”的“这年代”,相对应 “那年代”,也就是孩童时的年代,是充满惊喜的.一场小雪,一支棒棒糖都可以兴奋一整天.而成人世界是冷漠的,是什么都见怪不怪,所以也没有惊喜的.

“啊,竟是久违的童侣,…,而且,这年代一如旅人的梦是无惊喜的” 作者使用互相矛盾(Paradox),前后不一致的手法,为了显示中间所说的只是编织的借口,推脱之词,不可轻信表面词意. 就像一个人临时撒谎,结果前后矛盾,被人怀疑说词的可靠.从而检验事实的真象.矛盾手法是郑愁予惯用手法之一. 郑愁予的诗混然天成,隐含禅机哲理.由于小时随军人父亲到处搬迁,深刻体验漂流不定,流浪的生活,写流浪旅游的诗,特别深刻感人.又因信佛,在诗里常透露佛家的“无常”与“机缘”.“小站之站”以小站比喻人生的一阶段.这小站的相遇未必曾经发生过,也不必发生过.诗不是散文,更不是自传.网上常有人把诗当自传或散文来解,认为必定发生什么什么的,令人啼笑皆非.这类的偶遇可以发生在都市的天桥或超市.然而作者选择列车上的相遇除了常搭列车有感之外,更因为列车的轨迹更像命运的轨迹,由因果带动.两列车相遇于一小站本是偶然的一件事.两列车相对的窗更是偶然的偶然.而两个久违的儿时朋友坐在相对的窗,同时把窗落下,更是佛家的“缘”.无缘对面不相逢!然而生命的无常却把两人再次分开.因为两人各别坐上了相反方向的列车. 生命的无常就竟是改变了一方还是双方?就竟“我”还是“我”吗? 还是你已不再是你?

中国人骨子里是相信命运的安排和缘份的,不管是有没有信仰,或信哪一宗教. 郑愁予的诗却巧妙地把这信念,这禅机织入诗里.织成美丽的意境.让人产生共鸣.

“会不会有两个人同落小窗相对”,会不会呢?